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zlxjl的博客

这个世界,除了生死,其他都是闲事

 
 
 

日志

 
 

回忆人物系列之李老师  

2014-09-09 15:33:56|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李老师是我高中一年级时的班主任。
   1984年秋天,我考入东北师大附中,据说当年200名高一新生中,只有30多名是外校考进的,我被分到三班,班主任就是李老师,当时也不过是四十出头的光景,他教数学。
     登校报到日,班级的黑板上把每位同学的座次安排都写得很清楚,我记得我是在第四排,李老师只是简单地交代一下开学的注意事项,然后就宣布分组大扫除,每组选定一个负责人。说到我们这组时,我至今记得他当时的那个动作:很迅速地回转过身,手点着黑板上我的名字,“由某某某负责”。我吓了一跳,因为我事先并不知道自己被分到哪个班,学校里从学生到老师我也一个人都不认识,眼见着一些来自本校初中部的同学很亲热地在一起说说笑笑,心情难免落寞。我并不知道这扫除该怎么负责,所以也只是自己多干一些,再晚些回家,便算是完成了任务。
     我本是一个遇事退缩的人,但整个高一年级却给人以“锋头正健”的印象(这是后来许多年之后有同学跟我说的),在某种程度上这来自于李老师的信任和力挺。我记得开学后不久,李老师找我谈话,要我承担班级里的一些工作,我习惯性地推脱说,自己来自外校,和同学也不熟悉,怕不合适。李老师说,这不算什么理由,并说我胆子太小,那时正赶上班级组建团支部,在李老师的鼓励下,我便担任支部宣传委员。过了一段时间,眼见着我这宣传委员没什么动静,李老师又找我,要我把工作开展起来。李老师建议说,现在每天中午学校安排15分钟的读报时间,你就从这件事开始吧,每位同学轮着来,你排好班,提前通知大家,读报内容也要把把关,别出什么纰漏。我点点头,当时不知哪来那么大勇气,自告奋勇地说,那下周一我第一个上,争取开个好头。李老师很欣喜地说,那更好了。
       之后的几天,我找素材,苦背诵,自我演练若干次,终于在周一的读报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没过几天,李老师要我去校团委一趟,我一进门,就觉得那位姓关的团委书记很眼熟,后来想起几天前我读报时她正坐在教室的末排,当时我还疑惑这位老师是哪里来的(后来我明白过来,那应是李老师特意安排的,否则的话,她怎么知道那天我讲报呢?)?关书记倒是开门见山,说是听李老师介绍了我的情况,也曾亲自考察过我的表现,准备让我到校团委宣传部做些工作。没多久,高一年级成立团总支,我也被选为团总支副书记 ,好像还得票不少。
      于是整个高一年级,我忙得不亦乐乎。除了组织讲报,还出板报、壁报、搞过绘画作品展,八十年代的学校生活到处充满开放气息,校团委安排的活动事项也多,尤其是高一时高考压力相对还不大,附中彼时正搞“三年教改实验”  ,每个班都办了自己的油印刊物,当时高一二搞了个自办刊物叫《原野》,牵头人是家住一汽的一位姓张的同学,我们上下学时经常在电车上遇到 ,他一个劲地鼓动我写点东西,于是我先写杂文,后写校园小说,甚至跃跃试试地写过剧本(现在想来,少年时何等轻狂) 。记得我们高一时的语文老师姓向 ,一位严肃认真的老先生,他在课堂上就说起过我写的一篇小说,大意为文笔不错,但主题导向有偏差,调子比较灰暗。那时我还有点不服气。向老师可能现在已经不在了,其实他是一个很好的语文老师。
       话扯远了,接着说李老师。高一下学期,或许是课外活动占用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期末考试我的成绩不大理想,李老师虽然没说什么,我却一度对自己比较灰心。家长会后,父亲回来跟我说,你们李老师说过你的情况,让我转告你,学习方面问题不大,利用假期好好总结一下。另外拉分的主要是理科,实在担心的话,高二还有一次文理分班呢。
        高一下学期,我的课外活动一下子就减了不少,大约在五月份,李老师找我谈过一次话,当时附中正热火朝天地搞学生会选举,每人可自荐报名,然后当场演讲,最后由学生投票,李老师的意思是让我报名参加,并提到了高二某位同学的名字,颇不屑地说,他什么事都落不下,现在就开始到处做工作了,你要是参加,肯定比他强。我委婉地表示,现在有点担心自己的成绩,成绩上不去,参加什么都不硬气。李老师没有勉强我,只是叹口气,反过来劝慰我说,你不要压力太大,你既然能考进来,基础都没问题,高一时有个适应调整的阶段,没必要过于担心。我觉得你身上还有不少潜质没发挥出来,在学习不太紧张的情况下,多参加一些活动有好处。
       这可能便是我和李老师最后一次谈话,高二开学我后便被编入文科班,当时文科班的位置和原来四个理科班隔得很远,数学课也换了老师,所以看见李老师的时候就少了很多。少不更事的我虽然继续在附中的校园呆了两年,却从来没想过特意到教研室去看看李老师或者逢节假日到他家里坐坐,其实李老师的家就在学校附近 。再后来,我就毕业了,李老师的影像在头脑中似乎逐渐远去,一般说来,对只教过自己一年的中学老师随着学生的毕业、工作、成家、走入社会,那个身影只能越来越模糊以至忘掉,这种规律并非残忍而是世态的真实和人性的毕现。
      但我却不,这些年越来越忆起这位教过我一年的老师,以及,在我十五六岁时的那段时光。
      怀旧应该是衰老的标志,我知道自己的年龄。在我整个学生时代,最快乐的时候有三个阶段,其一是小学四年级,那时的班主任是任老师,我在前述回忆人物系列文章中已经写过她了;然后是初二,再往后便是高一,至于大学四年,那已经是十八岁之后的事了。高一的快乐,当然离不开学校给予我们的宽松环境和自由奔放的八十年代,于我而言,更重要的是李老师激发出我身上封冻深埋的热情与活力,给我一个恣意挥洒的舞台与空间,让我知道,我的心性中还有另外一面,我可以成就一个和以往不同的自己,这对于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来讲该是何等可贵啊!
       这些年,我的孩子也已经到了上高中的时候,听闻现在学校的种种传说和内幕,以及家长与老师之间那种更紧密的“互动”,我常常记起李老师。我不知道,现在学校还有没有像李老师那样的教师,像对我一样对待一个毫无利益纠葛也无背景靠山的普通学生?当然,我做得并不好,谈不上给老师争光,更没有什么出息。自离开附中至今已经27年了,我再未见过李老师。在近三十年之后写下这篇文章,隐隐之中好像也企望证明什么:见面与否只是一个形式,内心中涌流的东西才是更长久的。在李老师已然步入老年的时候,如果他知道他曾经的学生能够如此感念于他,萦绕于心的或许会别有一番温暖和慰藉,那,正是我所希望的。     
          
     
  评论这张
 
阅读(125)| 评论(11)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